译文 | 「技术故障」

Jul. 14, 2016

一周前,Diamond Reynolds 的男友 Philando Castile 在一次常规的交通拦截中被警察开枪击中。她很快打开了 Facebook 的直播功能,记录了她对事件经过的描述、也拍下了她与警官发生的冲突。这段视频立刻像野火一般四处传播。

然后视频就消失了。

大约一小时以后,视频又重新出现,这回打上了一个标记「警告——包含可能令人不适的场景」。

人们质疑,视频为什么会失而复现?对此,Facebook 只是简单答道「是因为一个技术故障」,然后就没有进一步评论了。

Facebook 与新闻业之争

在互联网上很容易找到一类文章,哀叹 Facebook 如何毁了新闻业,还散发着一股对旧时代的怀念。那个时候,《纽约时报》能拍板什么新闻值得上报、CBS 播音员 Walter Cronkite 每晚用一句「就是这么回事」为新闻作结。这种文章的观点有两方面的问题。

首先,新闻业的解体是与新闻商业模式的解体相关的,而(传统)新闻商业模式的存在前提是新闻的稀缺性。拿报纸来说,印刷厂、送报车和稳定的读者群让报纸成了广告生意中想都不用想的目标,那四条竖线隔开的分类广告按字收费,代表着全世界复制文字的最高价格。

与此同时,电视新闻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履行「公平原则」的义务。根据公平原则,被授权使用公有广播频段的机构应当投入播音时间,播报有关公众利益的事件,并且对有关同一事件的不同观点都应予以播报。1987 年,公平原则被废止,因为那时(传统)新闻商业模式的危机已经抬头了。《纽约时报》当年在报道中称:

联邦传播委员会律师 Killory 指出近年来新闻播报渠道大大拓宽,并据此解释为何公平原则「已不再是实现观点多样性的必要条件」。

如今,全美有 1300 多家电视台、一万多家广播站(作为对比,新闻日报只有 1700 份)。95% 的观众可以收看到 5 个以上电视频道。在规模排名前 25 的市场中,听众平均可以收听到 59 个电台。

二十年后,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可以收看到 189 个新闻频道;并且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他们可以看到的新闻网站实际上无穷无尽。新闻稀缺成了过去时,新闻出版业的泡沫也随之破灭。但 Facebook 成为最具效率的服务,是通过捕捉注意力、并将其引流到互联网上的丰富新闻实现的——(这跟传统新闻业的没落)不是一回事。

更重要的一点是,如果世界还像那些文章所怀念的那样、新闻被几家巨擘所把控的话,那么 Philando Castile 的死也将是无足轻重的,最多不过会被《星坛报》用一小段带过,就好像警方最初的报告中「开了枪」那样干巴巴的描述一样。本来,这件事就会这么了结了。

但关键在于,多亏了 Facebook,这一次,事情并没有这么了结。Matt Lewis 在保守派网站 Daily Caller 上写道

在这个属于 Facebook 直播和智能手机的时代,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警察对非裔美国人的残害是一个延续数代的普遍问题。好好想想吧,就算这视频没有被拍下来,过去一个世纪里,有多少无辜的非裔美国人被警察殴打和击杀,却没几个媒体去报道监督,或者根本就没人注意?

这种旧的商业模式让新闻记者很滋润,但对那些被认为不值得获得报道的人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了。怀念这样的「往日时光」,很可能盼来的是更多远超预想的问题。

Facebook 直播功能上线

四月六号是 Facebook 直播功能向所有用户开放的日子。那天,BuzzFeed 刊载了一篇专题报道,其中包括一段对 Facebook CEO 扎克伯格的采访:

扎克伯格说,「直播,就意味着无法修饰。正因如此,它能把人解放出来,去展现自我。直播是动态的,既不能提前安排,也不能精确算计。这或许有些违反直觉,但直播的确是一个分享不加掩饰、原原本本内容的绝佳媒介。」

一个星期以后,在 Facebook F8 开发者大会的开幕演讲中,扎克伯格热情洋溢地说:

就在上个星期,我看了一个直播,是一位女士跟孩子一起从山顶往下滑雪。那可真是吸引眼球!我盯着看了好几分钟,似乎我就是想弄清楚那些孩子最后滑下去没有。通常来说,人们在直播里面只是放放音乐、跳跳舞,但每隔一些时间,就会发生一些重要的、特殊的事情。比如两天前,一位 Lena 女士在我的帖子下面评论,告诉我她在妈妈因病住院时直播了自己的婚礼。这样一来,妈妈和全国各地的朋友不仅能看到婚礼,还能身临其境跟她们互动。这真的很有意义。

不加修饰、原原本本、意义深刻,这些词正可以拿来形容 Reynolds 拍下的视频。还有一个词——新闻价值,那正是 Facebook 惹上更多麻烦的原因所在。

当 Facebook 成为新闻公司

我在上面提到,没必要把新闻业商业模式的解体怪在 Facebook 头上。但是,随着直播功能上线,Facebook 这个社交网络已经不再满足于吃出版业的剩饭,而是摇身一变,自己当起了新闻公司。而 Facebook 的 16 亿用户就成了它的新闻代理,不仅记录了自己的滑雪旅行和婚礼,更在短短两天内,先后记录了警察杀人和被杀的场面。

结合这些事件再做回顾,令人十分惊讶的是:无论是之前提到的 BuzzFeed 报道、还是 Facebook 对直播功能的公开评论,竟然都几乎没有想到直播功能会在(报道突发事件)这样的情境下派上用场;他们谈到的只有招聘工程师(一星期就招了 150 个)、计划中的各种功能、碰到的技术大难题、和直播可能给 Facebook 带来的好处:

直播为 Facebook 解决了很多问题。直播帮人们快速生产视频,而不需要剧本和后期制作,这反过来又为 Facebook 创造了大量内容;直播还帮助 Facebook 将触角伸入实时事件领域,而在这一块它本来是对 Twitter 没有招架之力的。

这段时间以来,社交媒体的一个趋势就是不再注重对内容、特别是对视频内容的高度加工……这正是 Snapchat 擅长的、是它成为 Facebook 一大威胁的原因所在。很明显,这个趋势已经在扎克伯格的思考之中了。

直播功能重新上线的前一天,扎克伯格在电话采访中说,「人们看着直播视频,会觉得做直播肯定很有压力,因为这是实时的;要把自己放在众目睽睽之下做直播,得花很大的勇气。恰恰相反,我们发现那些最大的创新,有许多都是旨在减少发布照片和视频的压力(,直播正是如此)。」

今年的 F8 开发者大会后,我写道,Facebook 从一开始就在做、而且到现在为止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在网络上投射出人们最好的自我。我想,既然如此,Facebook 对直播视频的专注,是否表明它最终已将注意力从自己的长项(在线上保管人们的身份信息)上移开?过去的一星期印证了我的思考,而且远远比我所意识到的更加明显。

这件事的危险之处在于:Facebook 对于大多数人在网上看到的内容、包括新闻在内,施加了过度的控制。只不过,在直播视频功能出现之前,Facebook 还能比较轻松地自称是一个中立的内容提供者,只不过通过一套自认为客观公正的推荐算法服务于第三方提供的报道,而这套推荐算法说到底是由用户自己控制的。然后,Facebook 再根据用户的操作,建立起它那世界最大的用户身份数据库,并据此把广告展示给用户。实际上,Facebook 的 News Feed(新闻订阅)功能根本就不客观,因为设计算法的还是人自己。但我怀疑,如今 Facebook 开始真正创造新闻,这将(进一步)改变人们对它在新闻业中角色的认识。这或许是 Facebook 不愿意看到的。

Facebook 与公平原则

回顾 1949 年,联邦传播委员会建立起公平原则时,曾写过一篇题为《论广播业者的意见发表》的报告,其中说:

然而,如果只是施行一项泛泛的政策,规定当有需求时,电台不得拒绝播报相互对立的观点,我们并不相信这样广播业者就能履行为公共利益服务的义务。我们相信,只有赋予人们能力,去听取负责任团体和个人对同一事件多种观点的详细阐述,并在这些观点间自主选择,才能让公共利益在这种民主中得到最大实现。如果这一点没有错,那么广播业者显然具有切实、广泛的义务,去利用自己的便利条件,鼓励并主动促成对有关争议中公共事件所有立场的播报,而不仅仅局限于在异见者想要发声时,为其提供播报机会的义务。显然,要平衡地展示对立观点,如果广播业者不在其中有意识地扮演积极角色,那么,想在展现观点冲突中实现哪怕一点点公平,都将是不可能的;就算有可能,也会十分困难。

Facebook 不是一家电台,他们不依赖于政府许可的、对无线电频段的专用权,也不受这种专用权所附带义务的约束。坦白说,就算我倾向于同意,撤销公平原则在某些方面使美国两极化更加恶化,这一原则中对言论自由显而易见的威胁、以及新闻市场的爆发增长,都使我相信联邦传播委员会撤销公平原则是正确的。

这样看来,Facebook 那足以左右大多数人能看到什么的影响力,与 1949 年左右电视台所具备的影响力不相上下;而这家公司(美国以外)经营地域中大多数地区的司法规定,比美国的绝对言论自由法律轻得多。Facebook 越是被看成一家真正的媒体、而不仅仅是一个中立的平台,它就越将面临人们的呼声,要求对其新闻订阅功能进行特别监管——以一种听起来与公平原则十分相似的形式。

Facebook 与透明度

随着公众关注持续发酵,两周前,为了应对这一不可避免的现状,Facebook 采取了一项重要行动,发表了一份详细解释「新闻订阅功能的价值观」的文档。这是 Facebook 第一次暗示其算法运行中的透明度,澄清(新闻订阅功能)「优先展示有关你朋友和家人的信息」,但你看到的内容也「应当有信息量」、并且「应当带来乐趣」。

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如何解决提供同一事件不同观点的问题,这份文档只字未提;事实上,它表明的立场恰恰相反。文档中说:

我们的工作,不是为世人筛选他们应当读什么内容,而是将人和观点连接起来,帮他们匹配那些最有意义的新闻报道。我们是诚守道德的,因为我们对所有观点和态度一视同仁,并且通过评级系统,为人们寻找那些他们认为最有意义、最有吸引力的报道和消息来源。

我们并不偏向特定类别的消息源,也不偏向特定类别的观点。我们的目标是根据收到的反馈,将不同人最想看到的那一类新闻提供给他们。这么做,不仅因为我们相信这是正确的,也因为这对于我们的业务是有利的。如果人们看到感兴趣的内容,他们就更有可能把时间花在新闻订阅服务上,更有可能享受这种体验。

你或许会认为这对社会不利(我也是),但至少 Facebook 说得很诚恳。一家公司要想置身于监管之外,保持透明就是最好的办法。

这也是「技术故障」的说辞如此令人失望的原因。Reynolds 的视频被拿下,或许的确事出无意——我怀疑是有用户举报这段视频包含敏感内容、结果受雇的审查员就把它撤下了(正如 Facebook 在菲律宾的这些雇员所做的那样),之后 Facebook 的管理层又决定恢复。对 Facebook 来说,它或许既对发生这样的事情感到尴尬,又对暴露了自己的内容审查机制心存芥蒂。可惜,Facebook 这家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公司」也没能享受特权,在掩人耳目中悄悄扫除自己掺杂私货的明显痕迹。掩人耳目的特权迟早会被消灭,这对于全社会、包括 Facebook 自己都将是利大于弊的——如果它愿意革自己的命的话。

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这种不加修饰、原原本本、意义深刻的视频还将不止一次在 Facebook 的直播平台上出现。扎克伯格已经对直播许下宏愿,即便可能带来的后果不会完全是他期望的。当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直播上,Facebook 本身也只会更加引人关注。这可谓一个「始料不及」的典型案例:Facebook 想要将 Snapchat 的那种私密形态据为己有,结果却只是强化了自己作为公开平台的地位,给自己附上了新闻生产者的身份。而且,尽管这种变化对社会的好处显而易见,社会公众还是会希望 Facebook 变得更加透明——不管它自己是否愿意。


Translated from A Technical Glitch by Ben Thompson, first posted on Stratechery on July 13,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