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 2018 秋季新品的细节探讨

Oct. 15, 2018

相较于事前的关注度和期待,苹果今年九月的发布会最终成为了比较平淡的一场。iPhone 的升级幅度较以往的「S」年更小,不断抬升的定价也让人们在购买决策时更加犹豫。

但正如往年一样,苹果并没有在发布会上覆盖新产品的所有信息,而是把很多细节留在了参数页面的字里行间。仔细阅读这些参数并相互比较,不仅能对产品有更深刻的了解,也能间接读出苹果的布局、策略等弦外之音。

iPhone

外观:大趋势下的小插曲

作为 iPhone 更新周期中的「S」年,今年新品在外观上与去年的高度一致并不令人奇怪。iPhone X 的继承者 XS 在三围上与前者完全相同,仅重量(177g)上有可以忽略的 3g 增量。XS Max 和 XR 则都接近但略小于与以往的 Plus 机型。

但发布会上没有(好意思)提及的是,XS Max(208g)接过 8 Plus(202g)的衣钵,再次刷新了 iPhone 的最重纪录,XR 则依靠 8.3mm 的厚度成为了 4/4s 以来最厚的 iPhone。

近年 iPhone 的大小和厚度对比(来源:Twitter 用户 @rhl__)

此外,XS/XS Max 尽管在设计语言上和 iPhone X 一脉相承,但仍然存在两处细微的改动。一是在边框的左下角增加了一处天线开口。考虑到去年 iPhone X 曾经因为使用 Intel 基带机型的网络性能弱于高通基带机型而受到争议,通过增加开口增强信号的举动使可以理解的。尽管新增的天线挤占了底部开孔的空间,由于左下方的开孔本来就是麦克风,新设计并不会对扬声器性能造成影响,唯一的问题是导致了 iPhone 底部的开孔不再对称,不够美观。

iPhone X(左)和 XS(右)底部的开孔对比(来源:AnandTech)

其二,XS 的摄像头部分相比于 iPhone X,在位置上有轻微挪动,这可能也是官方 XS 保护壳未标注支持前代产品的原因。

对齐叠放两代机型的官方图片可以发现摄像头位置的差异

硬件:处理器和电池小幅迭代,iPhone XR 的纠结取舍

iOS 设备使用的 A 系列处理器一直是苹果引以为傲的技术优势。往年 iPhone 发布会上的一个保留节目,就是 Phil Schiller 用夸张的语气宣布 CPU 和 GPU 性能再次大幅提升,快到「把人吹飞」(blown people away)。

今年,Phil Schiller 的表演仍然没有缺席,但吹捧的对象已经变成了机器学习(CoreML)性能因神经引擎(Neural Engine)升级获得的 9 倍性能提升。与此形成对比的是,A12 的 CPU 性能提升也是多年以来幅度最小的,为 15%。之前一次类似情况发生在 2014 年的 A8 处理器,CPU 性能较 A7 提升 25%。并且与当年类似,苹果的宣传口径也变为强调在新处理器维持性能的同时大幅减少了能耗。

A 系列芯片相比前代性能增幅(数据来源:苹果新闻通稿;A11 和 A12 的 CPU 性能增幅指其中的高性能核心)

诚然,靠 AI 和机器学习间接提升使用体验是大势所趋,并且从曝光的 Geekbench 跑分结果看,A12 处理器的性能仍然睥睨群雄(同时也应证了 XS/XS Max 和 XR 分别拥有 4GB 和 3GB 的 RAM 容量);但或许,我们离手机芯片像桌面 CPU 那样进入缓步迭代的时期已经不远了。

电池方面,尽管苹果一向不给出容量的具体数值,但其网站今年对新 iPhone 续航能力的描述尤其令人困惑。例如,XS 和 XS Max 被描述为比 iPhone X 分别多出 0.5 和 1.5 小时的电量,但 XS 的持续通话时间(20 小时)相比于 X(21 小时)反而下降了。另一方面,XR 的续航却是以 8 Plus 为比较对象的(或许反映了这两款机型在定位上的承续关系),据称比后者多出 1.5 小时的使用时间。通过比较具体项目可知,XR 的电池容量应当是三款新型号中最大的。

主要型号电池时间对比(官网宣称数据)

iPhone XR 作为苹果时隔五年后、又一次划分 iPhone 定位的尝试,其功能取舍是本次发布会的关注点之一。例如,XR 的后置摄像头为单镜头,但可以通过软件运算获得原本需要硬件支持的人像模式,这是人尽皆知的。但只从技术规格页面才能发现的是,XR 的人像模式只支持三种「人像光效」,比双摄机型少了「舞台光」和「单色舞台光」两种。

iPhone 相机的人像光效,XR 不支持后两种

考虑到缺少的这两种光效都是将人物面部以外的部分隐去,对于远近景分离的精确度要求更高,或许苹果认为软件模拟还不足以提供足够的景深信息来实现可接受的效果。此外,XR 的前置摄像头是支持全部五种人像光效的,这从另一个角度支持了上述猜测(因为 Face ID 模组可以获取景深信息)。

另一项在 iPhone XR 上被削减却被淡化处理的功能是 3D Touch。发布会上,Phil Schiller 采用了相当蜻蜓点水的说明方式,称其可以通过一种所谓的「peek」手势来替代——实际上就是长按加震动反馈。不过,3D Touch 本来就因为一般用户难以发现和记忆而用者寥寥,并且 iOS 12 也提供了系统接口、允许开发者针对 XR 这类无 3D Touch 机型提供替代手势,因此该功能的缺失可能并不会对使用造成太大不便。但无论如何,这种安排仍然加剧了 iOS 操作逻辑的碎片化现状,并且表明苹果对于 3D Touch 的未来举棋不定。

苹果给出的无 3D Touch「解决方案」

屏幕

今年是 iPhone 向新设计语言全面转向的一年,即便定位稍低的 XR 也换上了与 XS 形态一致的「刘海屏」。当然,XR 上的这块屏幕在很多方面是不及更高端型号的。例如,它因为 LCD 材质的限制存在更大的黑边。更受诟病的是,XR 的屏幕分辨率是 1792×828,显著低于 iPhone XS Max 的 2688×1242,甚至也低于屏幕尺寸更小的 iPhone X(2436×1135)和前代大屏机型 8 Plus。很多人因此嘲讽苹果给 XR 的屏幕配置是「千元机 720p 水平」。

这种批评当然不是毫无根据,但也有值得商榷之处。第一,XR 的屏幕精度并未低到不可接受。XR 的屏幕尺寸虽然在数值上高出 8 Plus 很多,但实际面积并无太大差异(分别约为 93.4 和 83.4 平方厘米)。因此,XR 的像素密度虽然降低,但也维持在了 326ppi,即此前 4.7 英寸机型的水平。此外,8 Plus 和 XS (Max) 的分辨率虽高,但分别受到降采样Pentile 排列的负面影响,因此实际精度并没有数值上领先于 XR 的那么多。

iPhone 屏幕实际尺寸对比

第二,分辨率较低也不意味着 XR 显示的内容少。屏幕上显示内容的多少并不完全取决于分辨率的绝对数值(物理分辨率),而还要考虑它在软件层面被用来「代表」多少像素(逻辑分辨率)。

iPhone XS Max 和 iPhone XR 的逻辑分辨率相同,只是缩放倍数有大小之分(来源:苹果)

从这个角度看,iPhone XR 和 iPhone XS Max 具有相同的逻辑分辨率(414×896pt),因此它们在相同 app 中能显示的内容是一样多的,且都多于 iPhone X/XS(逻辑分辨率为 375×812pt),与前代大屏型号 iPhone 8 Plus(逻辑分辨率 414×736pt)相比也在纵向上多出了 38%。这也是 iPhone 系列再一次出现不同的屏幕长宽比——XR 和 XS Max 的屏幕(2.164:1)比 XS(2.165:1)要稍宽一些。

同时,正是这些在长边上多出来的像素,让 XR 和 XS Max 一样,支持了原本只在 Plus 型号中存在的 app 横屏模式(但不支持主屏幕的横屏模式,可能是因为屏幕缺口更难处理)。

iPhone XS Max 和 iPhone XR 多出的逻辑分辨率带来了横屏 app 支持(来源:苹果)

连接性:港澳版本向国行看齐,NFC 后台可用

双卡双待(和它洋气的官方名字 DSDS)可能是今年新功能中在国内用户眼里最亲切的,但历史告诉我们任何涉及运营商的问题都会变得麻烦。对于中国之外大部分地区的 iPhone 版本,三个新型号都支持双卡双待,但其中一张 SIM 卡的功能是通过软件形式(eSIM)实现的。相反,中国版的 XR(A2108)和 XS Max(A2104)则提供了特制的 SIM 卡槽,可以插入两张实体 SIM 卡实现双卡双待。比较尴尬的是中国版 XS(A2100),一方面可能因为机身体积限制无法插入两张 SIM 卡,另一方面国内运营商也没有计划支持 eSIM,因此这一型号在国内就与双卡功能无缘了。

国内版本 iPhone 的特制卡槽设计(来源:苹果)

至于国内用户在选购时也经常会考虑的香港和澳门版本,今年尤其特殊。这两个地区销售的 XS 在型号上与美版相同(A1920,即 eSIM 双卡),而 XS Max 则与国行版相同(A2104,即物理双卡)。并且仅从列明的网络支持情况看,港版的网络支持情况似乎与国行并无不同。当然,iPhone 的运营商兼容机制非常复杂,在更多时候是受软件层面的激活策略制约的。因此,实际的网络支持情况只有等上市后实际测试才能确认。

简而言之,如果想在国内使用双卡功能,那么只有国行/港澳版本的 XS Max 或 XR 是比较稳妥的选择。另外,无论物理双卡还是 eSIM 双卡的版本,都不支持同时使用两个 CDMA 运营商(即国内语境下的电信双卡)。

顺带一提,今年的新 iPhone 还加入了对**「读卡器模式 NFC」**的支持,这意味着 NFC 功能可以一直处于待命状态,而无需像之前那样要先打开特定 app 才能开始识读 NFC 芯片。

配件:祖传的充电头和被遗忘的 AirPower

如果说前面一些变化都有见仁见智的空间,苹果今年在配件方面的不作为则是完全难避其咎。发布会前,坊间盛传今年 iPhone 将终于弃用「祖传」的 5W 电源适配器和 USB Type-A 接口 Lightning 数据线,换用支持快充功能的高功率充电头和 Type-C 数据线。然而,苹果在发布会上却对此闭口不谈。

直到我们明白了总有些事物对我们不离不弃。

知道了。谢谢。

可能是嫌这样还没有展现足够的「勇气」,苹果还取消了随 iPhone 赠送的耳机转接线,其做法引得 The Verge 发文哀叹:「有什么比转接线更差劲的吗?没有转接线可用」。

另一位牺牲者是在去年的 iPhone X 发布时上被高调宣传的 AirPower。这款无线充电枕因技术问题一再跳票,至今未能上市,在整整一年后的这次发布会上也没有得到任何关注。不仅如此,随着发布会后的官网更新,人们更发现 AirPower 存在的痕迹几乎已经被完全抹掉,仅 AirPods 页面不指名地展示了它的图片,配文是「可选无线充电盒(暂未上市)」。

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将会发生

Apple Watch

外观:入门版材质升级

今年的 Apple Watch 在产品线划分上进一步体现出淡化高低端差别的趋势。价格上最入门的铝金属 GPS 版在用料上进一步向高价型号看齐,用上了原本只在蜂窝版本中提供的 16GB 存储空间和陶瓷/蓝宝石玻璃表背,只是屏幕材质继续留在了 Ion-X 玻璃而非蓝宝石。(甚至还会附送 5W 充电头!)与此相照应,「Sport/运动版」的标签从命名中被移去;去年由用材从黄金改为陶瓷、价格大幅下调的 Edition 版,则在今年被彻底废弃。

另外,尽管颜色选项并无变化,但从官网图片上看,相比于 Series 3 版同配色型号,Series 4 版所用铝壳的磨砂质感似乎更明显。

Series 4(左)和 Series 3(右)的外壳纹理存在细微不同

厚度方面,从 Series 2 开始,Apple Watch 的体型有所发福(11.4mm),今年的 Series 4 略微苗条了一些(10.7mm),不过仍然没有瘦回初代的水平(10.5mm)。

屏幕:像素数量大幅增加,LTPO 面板首次应用

但厚度上的一点牺牲是值得的,因为 Series 4 由此收获了历代最大的显示面积。相比于原来的 38mm 和 42 mm 型号,新的 40mm 型号以 5.9% 的正面面积增加换来了 34.8% 的显示面积增加,而新的 44mm 型号则以 8% 的面积增加换来了 32% 的显示面积增加。

与显示屏面积同时增长的是屏幕分辨率。**新 40mm 的像素数量(394×324)与原来的 42mm 达到了同一水平。**实际上,在发布会后向开发者发布的 watchOS 应用适配指南中,苹果已经将新 40mm/旧 42mm 作为介于旧 38mm 和新 44mm 之间的同一档进行归类。

新型号的出现将 Apple Watch 的尺寸划为三个档次(来源:苹果)

不过,由于 Series 4 的屏幕四周呼应 iPhone 变为了圆角,app 中的文字相比原来将要更多向内缩进,以避免被圆角裁切。因此,可显示信息量的增幅并不会有屏幕面积的增幅那么多。

新 Apple Watch 的圆角设计要求更大的边缘缩进量(来源:苹果)

另一个很少被提及的细节是,Series 4 版本的显示屏换用了称为 LTPO(低温多晶氧化物)的背板。苹果在发布会和官网上并没有对此进行详述,但其已经在 2014、2015 和 2018 年三次为该项技术申请过专利。简而言之,LTPO 背板结合了此前被广泛使用的 LTPS(低温多晶硅)和 IGZO(铟镓锌氧化物)两种材质,以分别利用其在像素开关状态下不同的性能优势。根据分析机构的估计,LTPO 技术理论上可以节约 5—15% 的能耗,这对 Apple Watch 在增大显示面积的同时保持续航是十分重要的。或许在今后的 iPhone 中,我们还会看到这项技术的更多应用。

LTPO 可以减少 AMOLED 屏幕的功耗(来源:IHS Markit)

芯片:首迎 64 位处理器,国行蜂窝版不再「特供」

Series 4 使用了新的 Apple S4 处理器。除了性能上的提升,S4 芯片最引人注目的特性在于它是 64 位的;这也是我们首次在智能手表上看到 64 位处理器的应用。不过,有迹象表明该处理器仍然运行在 32 位模式下,或许是因为 Apple Watch 较小的内存(S4 的 RAM 容量尚不明确,S3 仅为 768MB)并不需要 64 位的寻址能力,如此升级主要是为了利用 AArch64 架构的指令集优势

网络支持方面,去年国行 Series 3 的蜂窝版本是「特供」的,与其他任何地区的型号都不相通用。而今年的国行版本则与大多数美洲之外的国家使用同一型号(A2007/A2008),与美版(A1975/A1976)的差别在于多出了对 TD 网络的支持,但至于相互的兼容性则只能等待实际测试。

功能:心电图获 FDA 钦点,多数新表盘仍可用于旧设备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功能的加入是 Apple Watch 此次发布的最大亮点之一。发布会上,苹果宣布该功能获得了美国 FDA 许可(clearance)的时候,不出意外地收获了一阵欢呼。但网络上随之而来的疑问是:FDA 的许可是否意味着 Apple Watch 具有了和医疗设备相同的性能?「许可」和在其他一些器械宣传中的「批准」(approval)有何区别?

FDA 将医疗设备按照对用户的潜在风险由低至高分为三类,等级越高,合法销售之前需要经过的检验也越严格。Apple Watch Series 4 的心电图功能被归为其中的二类(Class II)——有中等(moderate)风险对用户产生伤害。居于同类的医疗设备还包括电动轮椅和一些孕检器材等。二类设备在上市前须向 FDA 进行售前申报(Premarket Notification)以获得「许可」(clearance),标准是该设备是否与市场上既有设备实质等同(substantially equivalent)。

Series 4 的心电图功能(来源:苹果)

此外,Series 4 的心电图功能还是作为一项「新颖」(de novo)设备进行申报的,这意味着它与之前的任何设备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归类前还需要额外的流程评估其使用风险。实际上,Apple Watch Series 4 是第一个「直接面向消费者」的 ECG 设备。

至于其他场合时而看到的 FDA**「批准」(approval),则是适用于风险和功能性更高的三类设备——例如植入式起搏器——的程序。换言之,获得「许可」还是「批准」本身并不代表医疗设备等级的优劣**,只是表明了设备在功能和风险上的不同层级。12 日发布会后,FDA 发布了一则声明,称其在这项功能的开发过程与苹果进行了「紧密合作」,肯定这类功能有利于用户「尽早获得治疗」并「了解更多关于自身健康的信息」。

当然,限于穿戴设备的体积和性能,Apple Watch 的心电图功能必然与专业的医用设备有差距。例如,医院中使用的心电图设备是 12 导联(lead)的——同时在多个部位进行测定,而 Apple Watch 则只是单导联。FDA 也在许可函中明确表示该功能不应用于替代传统治疗方法,也不作为诊断依据。另外,不要忘记这仍然是一项实验性功能,在上市时的系统版本中暂不可用,并且在国行版本中完全不被支持。

Series 4 的另一项功能更新是发布会上提及的多种新表盘。不过,专属于 Series 4 的只是图文表盘和图文模块表盘两种,因为它们更高的信息密度依赖于新设备的高分辨率支持。其他的表盘(水火、烟雾、液态金属、呼吸)由于实际上只是原有动画背景表盘的变种,在旧款设备上仍然可用,只是动画背景被固定在一个圆形边框中,而不是像 Series 4 那样「边到边」。

Series 3 显示新表盘的效果,动画背景被限制在圆形边框内

彩蛋:果粉的正确打字姿势

或许是由于硬件上的升级在不少人看来乏善可陈,新 iPhone 发布后,一个在过去被人忽视的问题——产品名称的正确拼写——反而一跃成为了讨论热点,甚至牵扯出了一个无人知晓的字体排印概念。

事件的起因是:发布会后,随着官网页面的更新,不少人发现新 iPhone 名字中的字母「R」「S」都是大写形态,却比旁边的 X 矮了一截。这随即被指出属于所谓的「小型大写字母」;它们一般被用在全大写的场合,通过增加版面错落感,避免连续阅读大写字母的视觉疲劳,提高美观度和可读性。对网页检查元素可以发现,苹果是通过 CSS 的 font-variant-caps 属性实现这一效果的。

Big news. Small caps.

这种独特的拼写方式不仅是苹果历史上首次,也给一般用户的输入提出了难题——如何在社交媒体等纯文本环境下输入小型大写字母呢?网络上随即出现了一种「解决方案」:使用 Unicode 中的 ʀ(U+0280 Latin Letter Small Capital R)等特殊字符来代替,甚至有教程一本正经地教人设置文本替换来「快捷地」输入「正确名称」。

**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且不论远超必要的输入成本,这种做法还会给文本搜索造成不便(无法通过输入常规字母 s 和 R 搜索到),并且影响字体风格的统一性(大多数字体都不包含这类特殊字符)。那个被拿来充当小型大写字母的「ʀ」,本来用途也是拼写音标。从字体排印的角度看,即使在富文本环境下,小型大写字母也只应在字体支持的场合下启用,否则得到的也只是软件拉伸得来的「伪」小型大写字母,反而影响美观。

实际上,苹果似乎暂时自己也没有搞清楚怎么拼对这些名字。产品信息页面和在线商店使用了全大写形式的 iPhone XS 和 iPhone XR(本文采此用例),技术参数页面却又变成了小写字母 s 拼写的 iPhone Xs。权威的用法到底是什么,也许只能等待之后的官方回复了。

苹果似乎也不太确定怎么在纯文本下打对自己起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