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语文

2022-07-29

[ Note: The post was originally written for the Pi Weekly, a column of SSPAI’s member subscription that summarizes premium posts published during the current week, led by an explainer or commentary of recent tech news. If you’re interested by the post, please consider purchasing a subscription. Thanks for your support. ]

如果说今年有什么令人看到麻木的新闻,那大概就是科技公司在经济和行业环境压力下,轮番开展裁员。在此过程中,诸如「毕业」「优化」这样的花式文案也被发明出来,作为「解雇」和「裁员」的委婉说法,引起不少关注和讨论。

大洋彼岸,美国的科技行业当然也不能免受冷暖气候的影响。根据裁员追踪网站 Layoffs.fyi 的统计,2022 年以来,已有四百多家创业公司裁撤了约六万名员工,其中大部分发生在五月及之后。也正是在五月,创投公司 Y Combinator 向其被投公司创始人发送了一封邮件,警告要「做最坏的计划」,给出的建议就包括优化成本、改变招聘计划。

那么,美国科技公司在面临裁员时,又是怎样措辞和解释的呢?

下表中,我们整理了今年以来一些较为知名公司的裁员事件(按名称字母排序),以及这些公司对外声明中使用的说辞。可以看到,它们在这方面也是「八仙过海」:虽然没有出现「毕业」那样的发明创造,但不少还是选择用「告别」(let go; depart with)之类的委婉说法;「减少劳动力」就已经算是最平实的版本了。至于裁员理由,就更是体现了「说了等于没说」的互联网文学精神。

公司 裁员规模 措辞 理由 来源
Bird 138 人,约占 23% 告别(depart with) 宏观经济趋势令我们 [ 必须 ] 加速走向盈利,这要求我们优化支出结构,以便负责任、可持续地扩张服务 TechCrunch
Clubhouse 未披露 裁撤(eliminate) 优化团队结构,也有人 [ 自己 ] 决定追求新的机遇 Bloomberg
GameStop 未披露 减员(reduction) 保持精简,敏捷运营,人尽其才 CNBC
Loom 34 人,约占 14% 减少劳动力(reduction in force) 确保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考虑到越发不确定的经济形势,继续在今后多年将想象变为现实 TechCrunch
Netflix 第一轮 150 人,约占 1.4%;第二轮 300 人,约占 2.7% 告别(let go) 让成本增长符合放缓的收入增幅 Variety
OpenSea 未披露 告别(let go; say goodbye to);减小团队规模(reduce the size of our team) 在「加密寒冬」的各种可能场景下,维持多年发展路径;确保只用经历一次这样的过程 创始人推文
Shopify 30 人 减少劳动力(reduction in workforce) 减少过于细分和冗余的岗位,以及那些仅为方便而设、与构建产品距离太远的岗位 Shopify 官网
Unity 200 人,约占 4% 影响劳动力的艰难决定(hard decisions that impacted Unity workforce) 是持续进行的规划环节的一部分,定期根据公司优先目标评估资源水平;重新对齐部分资源,以便驱动专注性,支持长期增长 Protocol

另一方面,苹果、谷歌、微软等体量更大的公司,虽然有更大的缓冲空间,暂时不需要靠裁员来应对危机,但也纷纷暂停或削减了招聘。给出的理由也无非是经济下行、开源节流、优化资源,但也不乏 Spotify 那种特别抒情、或者特斯拉那样特别简单粗暴的版本。

公司 措施 理由 来源
Apple 减缓招聘 更加谨慎;承认现实环境 Reuters
Google 暂停招聘三周;减缓招聘直到年底 检查职位需求,对齐新制定的之后三个月优先职员需求;有鉴于今年以来的招聘进展;确保招聘的人才与长期优先目标对齐 The Information; The Verge
Meta 持续减少职位增幅直到明年 当前时期要求更加紧张,希望以更少资源做出更多成果,将能量迁移到公司内其他领域 CNBC
Microsoft 减少开放岗位 确保正确的资源与正确的机遇对齐,为下一财年做好准备 Bloomberg
Snap 显著减少招聘 艰难的宏观经济形势;驱动更高效率 Financial Times
Spotify 减缓招聘 25% 有准备者方得存活,如情况将恶化般做准备 The Hollywood Reporter
Tesla 暂停所有招聘;计划裁员 10% 对经济「感觉超级不好」(super bad feeling) Reuters

一个值得介绍的背景是,不同于国内劳动法对于劳动关系和解雇有专门规定——实际执行情况暂且不论——美国没有法律要求雇主一定要与雇员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包括科技公司扎堆的加州在内,大多数州都以「自由雇佣」(at-will employment)为默认原则,除了一些违反公共政策的情况(例如非法歧视、报复员工投诉或参加工会等),公司可以随时解雇员工、员工也可以随时辞职(如 CA Labor Code § 2922 (2018))。

至于解除劳动关系后的补偿金(severance package)和其他补偿措施,法律也很少设置硬性要求,通常只能靠雇主与雇员之间单独谈判的结果;在离职协议里,常常以员工免除公司责任、承担一定的保密和不竞争义务为前提。

在这种没有法律兜底的情况下,一家公司如何在裁员时与员工沟通并做出补偿,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它的风度和气量,影响它在科技社区中的口碑。

例如,去年 12 月,房贷服务平台 Better.com 就因为不当的沟通方式受到恶评。当时,CEO Vishal Garg 在一通猝不及防的 Zoom 电话里直接炒掉了 900 名员工,面无表情地表示他们的雇佣关系立即终止,还不忘批评离职员工的懒惰;这在当时引发了很大的批评,直接导致了公司高管的辞职,Garg 本人也被迫道歉和停职「休假」一段时间。今年 6 月,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Coinbase 在发放 offer 后食言撤回,导致部分受聘者丧失签证资格的新闻也引发很大争议。

相反,本周宣布裁员的电商服务平台 Shopify 则因处理和沟通方式相对体面——包括在通知邮件中用语平实、CEO 主动承认行业预判失误、为员工提供相对较好的离职待遇等——得到了一些来自舆论的肯定。

在行业现状下,裁员和缩减潮可能一时无法减退,但或许科技公司至少可以避免一点无谓的语文创作,多一点有益的反思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