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axy Z Flip4
A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appears on Dec. 1, 2022 on SSPAI as a part of a weekly column.
随着手机行业发展放缓,在折叠屏这一新形态上做文章已经成了新的共同思路。但与更受关注、产品也更多的横向折叠、俗称「大折叠」相比,我更感兴趣的是纵向开合的「小折叠」产品。 原因在于,我始终希望将手机的角色限定在日常通讯和便携信息查找记录等有限用途,而将更复杂的工作和内容消费留给平板和电脑这些专用设备。在这样的思路下,手机占据的地盘——无论物理亦或心理意义上——越小越好。对于当下那种越做越厚重、个个都是百眼巨兽的进路,我一直感到遗憾。相反,小折叠产品「以小见大」,在我看来更能反映技术进步的实益。
但此前,我对小折叠的赞美始终停留在幻想阶段,因为……我一直是一个 iPhone 用户,苹果在库克治下稳字当头,不允许我能屈能伸,我也就本着省事不折腾的态度一直随遇而安。但今年的契机在于,经过几年的迭代,折叠屏在我心目中已经从纯粹玩票进化到了一个可以一试的程度。至于为什么选三星,主要考虑在于 (i) 折叠屏迭代历史最长,做出成熟方案的可能性更高;(ii) 系统相对干净,不会让 iOS 难民产生太大文化休克,以及 (iii) 三星是知名跳水冠军,在上市一个季度有余的时间点上,成本相对可控。
至于使用体验,其实同事北鸮已经在写 Z Flip3 的时候把该说的都说了;Z Flip4 主要是在设计细节上做了一些微调优化,并对处理器(Snapdragon 888 到 8+ Gen 1)、电池(3300mAh 到 3700mAh)和主摄像头(1/2.55" 到 1/1.76")做了一些常规升级。总体而言,仍然是一台剑走偏锋的产品,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仍然只在于尺寸和形态,其他创新点(包括外屏小部件、悬停角度等)仍然难免花拳绣腿之嫌,仍然具有单卡、低续航、寿命看运气等对于很多人属于一票否决的因素。
此外,Z Flip3 面世这一年多以来,国产品牌也推出了一些小折叠产品,包括华为的 P50 Pocket 和 Pocket S(后者主要是处理器减配)以及联想摩托的 Razr 2022 等。与它们相比,三星的优势在于机身最为紧凑(宽 71.9mm,折叠厚度 17.1mm)和轻便(187g)。但至于折叠手机关键的铰链设计则比较保守,没有采用什么新颖技术。因此,Z Flip4 在折痕的深度、上下屏闭合后的贴合程度等方面,是逊于国产选项的。
软件方面,目前为止的体验也印证了小折叠产品的另一个讨巧之处:展开后只是一个稍微高一点的普通手机屏幕(索尼:不高不高),因此不需要什么专门适配也能无碍使用。当然,窗口悬浮、分屏这些大屏手机通用的基础辅助功能,三星也算是驾轻就熟了。如果有什么问题,那主要是我的问题:作为一个不久之前跨应用粘贴还要被弹窗的 iOS 用户,我实在想不起来用这些数量暴增的魔法功能。
说到从 iOS 到 Android 的生态迁移,实际风平浪静,前后只花了两个小时左右。这也不意外:日常软件很少有不是跨平台的;而那些技术爱好者喜欢钻研的进阶软件,在相对开放的 Android 系统上只会跑得更欢快,包括但不限于正常的浏览器、正常的电子书阅读器、正常的同步工具、正常的文件管理器和正常的终端模拟器等等。之所以强调「正常」,是因为这些软件在技术上本身没有什么新奇之处,只是受限于苹果的怪癖,才在 iOS 上无从立足或削足适履。
当然,我不是想写一个苦大仇深苹果用户的《大义觉迷录》。就在呼吸到睽违已久的的自由气息同时,那股陌生而又熟悉的 Android 风味也普遍而来:应用之间各自为政、横跨三代的设计语言;通知及时、电量持久和设置简便之间的不可能三难;等等。此外,尽管三星系统已经算是克制,删掉自带的垃圾软件和关掉推广信息和自作多情的本地化功能还是花了些功夫。(我调研过刷港版系统之类的方案,但始终相信自己已经在初中阶段用尽了此生的刷机余额。)总之,得到一些铠甲就必然增加一些软肋,但磨合磨合总归都能用,不用过度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