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gain Purchases in 2023

Jun. 1, 2023

华为「高键程」蓝牙键盘(水货版)

说来惭愧,尽管身处一个普遍爱好键盘、也卖了不少键盘的团队,我却没有受到兰芷之室的熏陶,而是继续满足于、甚至偏向于薄膜键盘的手感。在「键」产丰饶的办公室,我当然不介意轮换蹭用各种稀奇古怪的机械键盘;但回到住处,我对于服役六七年的 Magic Keyboard 也没有什么不满。

不过,我对 Magic Keyboard 确实有一个不切实际的妄想,那就是希望它能支持多设备连接。这样,我就不用每次为了偶尔操作桌底当服务器的 Mac mini,卑躬屈膝地把键盘插上去专门配对一次。

为此,我也调研过尺寸、手感、做工与 Magic Keyboard 相当,又支持蓝牙多设备的薄膜键盘:

  • 罗技 MX Keys mini 大名在外,但五百多克的重量有点偏胖,而且我也不太想装那个越来越像流氓软件的 Option 驱动程序;
  • 苹果配件专业户 Satechi 出的 X1 设计上跟苹果高度一致,还带背光,但在国内只有加价代购。

此外,它俩都是四五百的价位,放在机械键盘平民化的大背景下,似乎显得性价比有限。

前两个月,我在办公室偶尔翻出一把微软设计师键盘,发现它各方面倒都挺符合要求,只是塑料感强了点,而且键位和 macOS 不太匹配。这也给了我一个思路启发:看看主流厂商给自家设备出的配件键盘。毕竟,大厂找的代工估计质量也不会太差。

按这个方向找了找,还确实发现了华为出过一个「高键程智能键盘」(型号为 CD34)。不过,国内官网好像已经下架了,只有国际官网上还有信息(称为 Huawei Ultrathin Keyboard)。

一看外观和参数,还真挺不错:

  • 布局和尺寸:用了这两年比较流行的 84 键布局,大致就是比 Magic Keyboard 右侧多了一列光标操作键,挺实用也没增加多少长度;重量比 Magic Keyboard 多大概一百克,厚了两三毫米,可以接受;短边基本一样长,这对于节省桌面空间很有好处;有物理开关可以切换 Windows 和 macOS 键位。
  • 材质和设计:上盖和 Magic Keyboard 一样是金属的,在低价位 OEM 键盘里比较难得,质感马上就上去了;设计很克制,除了右 Shift 键多印了一个华为自家设备的接触式配对图标,没有任何多余的品牌露出。
  • 号称有 2.5mm 的「高键程」。我不看重这个参数、也不指望键程高点就能追上机械键盘的手感,但毕竟有益无害。
  • 电池给了一个犯规的 2200 毫安时,号称能用一年。

再看定价,电商平台上的新品普遍在 250 元左右,本身已经可以接受。但让我们礼节性地去海鲜市场探探风……果然,有很多「仅拆封」的国际版,标准美式布局要价 160—180 不等。FWIW,很多详情页一堆错别字的杂牌键盘都卖到这个钱了;那不找了就你了。(有的渠道卖的是欧洲键盘布局,虽然更便宜,但没有必要添这个麻烦,如果感兴趣注意不要买错。)

隔天到手,确实就是个仅拆封成色。至于那个写在产品名里的「高键程」,肯定跟机械键盘没法比,但确实一眼看过去就比 Magic Keyboard 更「深邃」,打起来也更带劲(但略微偏软)。如果说有什么缺点,最上面一排媒体键跟 Mac 的常见分布不太一一致、功能也不完全兼容,比如可以调音量但不能调亮度;但有 BetterTouchTool 之类第三方软件的自定义在,这倒无关紧要。另外,键位拨动开关的设定偶尔会失灵,变回 Windows 布局,需要来回拨一次才能恢复。

然后……我觉得也不需要什么然后了?毕竟蓝牙薄膜键盘就是一个足够标准也足够无聊的品类,没有差评就是一种好评;再结合价格,我甚至愿意给一个推荐。

A version of this section appears on Jun. 1, 2023 on SSPAI as a part of a weekly column.

Nike Pegasus Trail 4 GORE-TEX

严格来说,这双 Pegasus Trail 4 GORE-TEX 不算是新(买到的)玩意,但确实算是新(派上用场)的玩意。入手背景是,我有跑步的习惯,也会备几双跑鞋轮换穿,但之前一直没买过带防水功能的;遇到一个水坑、一场小雨,也足以喜提一双湿爪。618 期间恰好看到这双在促销,便买来准备充当雨天备胎。

买来以后……深圳就开始了神经病一样的高温,接下来几个月,我也就识相地把运动日程改成了游泳为主。时间来到九月,主导天气变成了神经病一样的风雨,这双蛰伏一夏的鞋也终于能一展身手了。

虽然也叫做「飞马」(Pegasus),但这双 Pegasus Trail 4 GORE-TEX 在画风上跟更为知名的 Pegasus 39/40 等亲戚相差甚远,各处设计都围绕着户外用途展开:GORE-TEX 材质的防水鞋面、锯齿凸起的防滑鞋底、防泼溅的高帮后跟等。比较让我意外的是,这双鞋并没有因为防护功能而牺牲轻便,我的 42 码称出来只有 270 多克,即使放在普通跑鞋里也不算很重,跑步时不会成为负担。同时,内衬足够柔软,长距离后也不会感觉磨脚。

不过,你最好只把它名字里的 Trail(郊野径)当成一种修辞手法,而不是对使用场景的承诺。的确,这双鞋比普通跑鞋的抓地和防滑能力更好;但因为鞋底本身偏软、前掌除去锯齿后的厚度也比较单薄,面对真正的崎岖陡坡,还是会过早地服软形变——你甚至能隔着鞋底、一五一十地感到野路上的石砾。所以,如果真要涉足什么硬核户外越野场景,最好还是不要拿来折腾它了。

至于与脚感密切相关的中底材质,Pegasus Trail 4 GORE-TEX 尽管原价不低,但没有用上高端系列里更常见的 ZoomX,只用了经典款 React,也没有像 Pegasus 数字系列那样配备 Zoom Air 缓震气囊。但从我一个业余用户的角度(脚度?),不想、也没有必要纠结这些字母乱炖的细节差异,反正自己那种不思进取的跑法——永远都是 5 分钟±10% 配速跑一个小时 ±10%——也没到能体现出它们差距的程度。相反,React 在我经验中比 ZoomX 耐用不少(上个月刚报废了双才买一年多的 Zoom Fly),用在一双要求皮实的户外鞋上也算匹配。

前面提到,深圳最近的万千气象给这双鞋提供了充分的实战机会;而它的表现也确实令我满意:无论面对晚上走路误入的水坑、摩的掠过溅起的浪花,还是沾满露水的郊外草地,防水鞋面和高帮的结合都成功守护了鞋内的干爽。甚至在最近一场台风过境后的第二天早上,地上水坑棋布,空中细雨不断,它在前四十分钟都没有放进几滴水……为什么说前四十分钟?因为它的防护当然也是有限度的:看图片就不难想到,鞋带位置是一个明显的突破口。当云团余孽赏赐了几泡骤雨后,鞋里终归还是湿了。(但我觉得能做到这样也没什么抱怨了。)

最后说说性价比。Pegasus Trail 4 Gore-Tex 似乎是今年电商的主力打折型号,从我六月入手至今,几乎总能看到不同配色轮流打折,基本都在五百多的范围,也就是官方娱乐正式价格的一半。结合使用体验看,这个价格我感觉是值的。如果你也需要备一双防水跑鞋,或者就是想要一双能应付各种路况和天气的轻便走路鞋,可以考虑。(同名产品还有一个不带 GORE-TEX 后缀的不防水版本,注意不要买错。)

A version of this section appears on Sep. 14, 2023 on SSPAI as a part of a weekly column.

USB-C 转魑魅魍魉的转接头

事实证明,存在一堆不同的接口并不是最痛苦的。越是当一个接口快要兼容一切的时候,剩下那些不能兼容的就越会成为持续不断的痛苦来源。即使在 iPhone 都不再坚持闪电般遥遥领先的闪电口的 2023 年,我的抽屉里仍然不可避免地屯着一堆张牙舞爪的数据线:从旧设备的 Micro-USB 线,到运动耳机、智能手表那些鬼知道怎么发明出来的专用接口线。每到上了飞机想起没带,或者临近没电却翻找不得,尴尬可想而知。

显然,我应该更早想到,只要有 1% 的需求,勤劳智慧的配件厂就会付出 100% 的努力。既然苹果接口有那么多转接头,其他家的接口当然也可以有。搜索一下发现,果然有无数「工厂店」卖着外观雷同的 USB-C 母座转接头产品,每家都有一个奇长无比的 SKU 列表,里面列着你想得到想不到的各种形状公口。

更好的是,这些转接头的价格都足够便宜。以我常用的两个异形接口设备为例:韶音骨传导耳机的官方线要价 50,佳明手表的官方线更是要 150,杂牌线也要二三十,而相应的转接头一般十几块钱就可以买到。这样,可以一口气多买几个备用,包括固定放一个在出行用的箱包里,就再也不用担心忘带这回事了。另外,MacBook Pro、Surface Pro 这些本来支持 USB-C,但有专用充电口的设备,也可以买到相应的转接线,这样就能多解放一个数据接口用于其他外设。

顺带一提,这些转接头价格差异很大,上面提到那些也可以找到便宜一半或者贵一倍的。我没有比较过差异,只是观察以后选了一个商家比较集中、看着也不太担心会爆炸的价格段,目前用下来问题不大。另外,最好优先从带运费险的商家买,我之前买到过一次开箱就是坏的转接线,有运费险就不用多掰扯,随手点两下寄回去就好了。

A version of this section appears on Sep. 28, 2023 on SSPAI as a part of a weekly column.

立式双槽笔记本支架

立式笔记本支架是很经典的配件了,主要面向长期合盖使用笔记本的场景,最初定位还不低。例如,知名苹果配件厂商 Twelve South 的第一个产品,就是为 MacBook 做的立式支架 BookArc。只是这种支架后来被大量仿制,才变成了如今几十块随便买的寻常配件,还出现了能支起多个设备的双槽、三槽设计。

但常见立式支架设计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卡槽的宽度是固定的,因此只能用于有限型号的设备,否则就放不进或夹不稳。后来一些改进型号加入了螺丝或卡扣固定的可调节卡槽,但操作起来仍然比较麻烦,也不容易调到合适的松紧程度。因此,我之前买过的立式支架都没能服役太久,随着设备更换就去吃灰了。

最近又想把桌面上东倒西歪的几台笔记本和平板收纳一下,于是去搜了搜,结果意外发现了这个又土又聪明的设计:

显然,这个设计最聪明的地方在于把卡槽的侧翼变成了一个「夹子」,当放进设备时,底部的横杆被重力压下,牵动侧翼向中间收紧,夹住设备。这样,既实现了可变宽度,又省去了手动调节。除了有两个这样的卡槽,两侧还额外延伸出一个凹槽,正好可以横放一台手机(并且倾斜角度可以触发 iOS 17 的横屏组件),确实是没浪费一点空间。虽然这种三无产品的发源一般不可考,但不管是谁想出来的,我觉得都值得脱帽致敬……

至于为什么又说「土」,其实并无贬义,主要是为了反映它在设计上不加掩饰的实用主义。这个支架几乎没有在功能层面之外上下任何工夫:从头到脚都是塑料材质,拿在手上轻飘飘的;侧面和底部的活动组件直接裸露在外,看起来张牙舞爪,只是因为使用中会被设备挡住才不那么明显。试想如果换一个更注重设计的品牌来做,大概会换用更多金属材料,将底座部分包裹起来,形成更一体化的视觉效果。当然,那种做法的价格可能就直接高一个数量级了,所以土有土的开心。

关于购买渠道,这种产品在 1688 和淘宝上都可以搜到,但似乎因为主要是做跨境渠道,卖家数量不多;取决于商家,可能会找到卡槽数、配色、尺寸各有差异的规格。1688 上的价格大多是 35—45 元,较贵的是因为涂了一层金属漆(建议多花这几块钱因为确实卖相好一点);但一般不包邮,并且需要两件起订(但可以随便找一个同店里的便宜玩意凑单,或者安利给朋友拼单)。如果在淘宝上,虽然能包邮,但一般会直接贵二三十,并不划算。(美亚卖 25 刀,不客气。)

A version of this section appears on Oct. 19, 2023 on SSPAI as a part of a weekly 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