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yang “Platy” Hsu


Editor. Currently at SSPAI.

Reachable in Shenzhen physically, at me(at)cyhsu.net over port 25, and with the handle “platyhsu” elsewhere.

Scroll down for my recent writings (RSS, archive). You’re also welcomed to see colophon for trivia about me and the site, links for online resources and tools I frequent, and now for my current interests.


译文 | 推荐信:程序排错


按:《推荐信》(Letter of Recommendations)是《纽约时报杂志》的固定专栏之一,每周选取一件事物或一项活动进行「推荐」,栏目副题是「颂扬被忽视或低估的物件和体验」(celebrations of objects and experiences that have been overlooked or underappreciated)。除了本周的「程序排错」,近期获得推荐的对象还包括「洗碗」「迷信」「偷听」「陪审」「开渠」等。


我在软件行业工作,这意味着我活在一个由计算机代码统治的世界里。这些代码很多是私有、保密的。你看得到它的运行成果,却看不到它的运作方式,除非你在开发这个软件的公司上班。

译文 | Marzipan 带来的期待


**译者按:**本文原题为《What to Expect From Marzipan》,是国外知名设计团队 Iconfactory 的博客文章。文章讨论了苹果预计将在今年 WWDC 上正式发布、用于将 iOS 应用迁移到 macOS 上的 Marzipan 框架,及其对开发者和设计师两个群体的潜在影响。文章指出,尽管 Marzipan 让从 iOS 到 macOS 的过渡看起来只是点开一个开关的功夫,但实际工作远没有那么简单。相反,优秀的应用必须针对 Mac 平台的键鼠操作、屏幕尺寸和多窗口等特性作出功能和设计上的适配,并考虑到更专业用户群体的需求。文章反复提及了苹果系统历史上的数次类似变迁,并对 Marzipan 在短期问题后的最终成功表达了乐观态度。文章最后以一段巧妙而应景的植入式广告结尾。

「第一步」>「第二步」,还是「第一步 - 第二步」?


在写操作说明类文章时,经常需要描述包含多步的操作。这种场合,我个人倾向的用法是 「第一步」>「第二步」。这个用法最初是从苹果那里学来的,中文的苹果说明书统一使用 “第一步” > “第二步” 的体例,将其中的引号换成直角引号,就是我的用法。

不过,最近我发现少数派的编辑总是会把首页文章手工改成 「第一步 - 第二步」 的形式。经过沟通,得知那是他们的内部体例,理由是苹果早年的用法是 “第一步” - “第二步”,而他们一方面和我一样想换用直角引号,另一方面又嫌步步打引号太啰嗦,而且直角引号和连字符之间间距太大,所以简化成了现在的形式。

挖掘 Safari 阅读列表的潜力


Safari 阅读列表是 macOS 和 iOS 上一个比较容易被忽视的功能。该功能最初出现在 2011 年的 OS X Lion 和 iOS 5 系统中,但除了在次年加入了离线缓存,它基本就在这八年间一成不变,与 Pocket、Instapaper 等专职的稍后读服务相比显得十分简陋。

我自己之前也很少使用阅读列表功能,而是用 Pinboard 结合 Instapaper 解决稍后读的需求。这套组合虽然总体让我满意,但也不是尽善尽美,最明显的不足就在于添加链接时的繁琐。特别是在那些没有分享按钮的界面,每添加一个链接都要经历长按链接—选择「分享」—点击应用图标三个步骤。在需要连续保存很多链接时(例如阅读 newsletter 或播客的 show notes),重复这套繁琐的步骤接近一种折磨。另外,Instapaper 的同步也受到 iOS 对后台进程的限制,在信号不好时添加的链接,往往需要事后手动刷新一次才能反映在其他设备上。

钥匙找不到以后


星期四晚上从图书馆回来,发现钥匙找不到了。找公寓管理员借来备用钥匙进门以后,发现房间里也没有。摸着口袋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多出来的一个洞,估计大概率是丢在外面的,找回来的希望比较渺茫。查了一下学校公寓的管理规定,钥匙丢失需要直接换门锁,收费 $200 不还价,毫无疑问会是一笔大出血。好在借我钥匙的宿管是个亚洲脸,看起来比较友善,跟我说一天之内还回去就行,于是多出来 24 个小时苟延残喘的时间。

Apple News+ 一周体验


虽然今年苹果春季发布会的阵容与人们预期的一样强大,但最终发布的「现货」只有 Apple News+ 这一项。关于该服务的优势和亮点,现有的报道已经很充分了。简单概括,就是每月 9.99 美元无限阅读数百种杂志(目前总数为 251 种)、专门为屏幕阅读设计的排版、推荐内容来自真人编辑、比其他平台更好的隐私保护、支持离线阅读及家人共享等。

尽管在之前很少使用系统自带的 News 应用,但作为一个喜欢翻阅各种外刊的读者,我很难不对 Apple News+ 产生浓厚的兴趣。由于今年恰好有地理位置上的便利,我在发布会结束后的第一时间便升级了系统、开启了该服务的免费试用,并在这近一周的时间内花了很多时间在 News 应用中阅读。本文将介绍我这段时间的使用体验,并尝试探讨 Apple News+ 对用户的价值。

信息消费——从入门到放弃


本文参加少数派 2019 年度征文。(链接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喜欢被信息包裹的人。对我来说,「网上冲浪」不是一种比喻,而更像是真实的感受。信息的浸泡能让我感到和游泳一般的满足和愉快。

我也一直对自己掌握了不少获取信息的门路感到自豪。或许是因为长期上网锻炼的直觉,即使面对不熟悉的话题,我也经常能辗转找到有用的信息。如果被问到信息检索和管理的工具,我可以如数家珍地列出一大把,并且点评一番它们各自的长短优劣。

实体笔记本启发的 iPad 笔记模板小改进


前段时间偶尔逛到键盘保护套 Canopy 的官网,发现它的厂商是一家挺有意思的设计工作室。除了苹果设备配件,这家名叫 Studio Neat 的工作室还设计了一些文具,包括一款叫做 Panobook 的笔记本。

从介绍看,Panobook 最主要的卖点在于其特殊的尺寸。不同于一般以纵向为默认方向的笔记本,Panobook 是一个狭长的横向矩形(288 mm x 160 mm 或 11.34 in x 6.30 in),它的名字大概也是因此而来。之所以要设计成横过来,应该主要是考虑到在电脑桌上使用的场景:摆着键盘的桌面很难再有空间容纳下一个竖向的本子,水平摆放是让两者和平共处的合理选择。

用小书签改善 Safari 网页阅读效果


我们每天都要浏览大量的网页,但不是每个网页的设计都能做到为读者着想。实际上,相当比例的网页设计十分糟糕,读起来非常费劲。对此,Safari 的阅读模式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但并不是在所有网页上都能成功启用、或是取得理想的效果。使用 Stylish、Tampermonkey 等浏览器插件也是一种途径,但不适用于 iOS,而桌面版 Safari 也对第三方插件越发不友好了。

PDF 复制中的文字重复问题


前两天,编辑 @⽂⼑漢三 在 Slack 上发给我一个 PDF 文件,问我知不知道为什么从里面复制出的中文会出现「重字」现象。他还提到,这个问题只在用系统自带的预览 app 打开时会出现,用其他 PDF 阅读器复制文字是正常的。

用预览 app 复制出的「结巴」文字

文刀拿这个问题来问我,恐怕是因为我之前写过一篇解释 PDF 格式的文章,觉得我大概会知道答案。不过他其实高估了我的知识水平——我刚开始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不过,经过一番搜索,我最终初步搞清楚了问题成因。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一些很有意思的细节,这里把探索的过程写出来,供有类似疑问的朋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