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yang “Platy” Hsu
Editor. Currently at
SSPAI.
Reachable in Shenzhen physically, at me(at)cyhsu.net over port 25, and with the handle “platyhsu” elsewhere.
Scroll down for my recent writings (RSS, archive). You’re also welcomed to see colophon for trivia about me and the site, links for online resources and tools I frequent, and now for my current interests.
小议超链接的规范使用
The “Big Tech” Congressional Hearing: Things to Know
引言
美国东部时间 7 月 29 日下午,一场题为 「调查亚马逊、苹果、Facebook 和谷歌的支配地位」、持续五个半小时的听证会在美国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召开。
这次听证会最吸引眼球之处当然在于其「豪华阵容」。美国四家科技巨头的 CEO——亚马逊的贝索斯(Jeff Bezos)、苹果的库克(Tim Cook)、Facebook 的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和谷歌的皮采(Sunder Pichai)罕见地汇集一堂(尽管是通过远程视频),接受立法机关的问询。
你说的框是什么框——理解 PDF 中的五种页面边界
最近工作中,我经常遇到需要裁剪 PDF 页面的情况。例如,收到的扫描版 PDF 文件不是标准的 A4 尺寸,而是有些多余的白边需要裁掉。
过去偶尔需要裁剪 PDF 时,我一般会 通过 macOS 自带的预览 app 实现:用标记工具栏中的「矩形选择」工具选中要保留的范围,然后按 ⌘K 就完成了裁剪。(PDF Expert 也有 类似功能。)因为步骤简单,我也没有多做研究。
这周,因为裁剪 PDF 时需要更精确地控制尺寸,我第一次尝试用 Acrobat 完成裁剪操作。结果,第一步就被卡住了:Acrobat 的裁剪界面(「设置页面框」对话框)选项繁多,甚至还要求选择将裁剪范围应用到哪个「框」上:裁剪框、作品框、裁切框还是出血框?
WWDC 2020——关于 Mac 未来的半成品答卷
引言
一届形态空前的 WWDC 在不久前落下了帷幕。尽管被迫迁移到了线上,但今年 WWDC 的水准和信息量都被广泛认为更胜以往,现有的各个系统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优化改进。
不过,要论本届 WWDC 上最受关注的主角,恐怕还是 Mac 平台——架构迁移、框架更新、设计换代,苹果可谓从里到外为它换上了新装。对于刚刚走出「键盘门」阴影不久、仍在因软件质量下滑备受诟病的 Mac 平台,这不可不谓一针强心剂和一场及时雨。
用 Shell 脚本制作签字页
在我目前的工作中,一项常见但繁琐的任务就是制作文件的「签字页」。具体而言,这项任务包含如下步骤:
- 将 Word 格式的交易文件导出为 PDF 格式;
- 逐页提取 PDF 版中的签字页部分;
- 将单页签字页按照类似于
合同名称_SigPage_01_签署方名称。pdf
的格式重命名。
「签字页」
这些步骤本身都毫无难度,但逐个操作下来仍然麻烦且易错。特别是对于那些文件数量和签署方数量都动辄十几二十个的大型交易,制作签字页对体力、眼力和脑力都是挑战。
Word 文档导出为 PDF 时出现额外脚注
昨天在把一个合同从 Word 版本导出为 PDF 的时候,发现导出的 PDF 版总是会在页脚处多出一串代码(形如 XY&Z\12345.67
),但在 Word 中并不能看到任何对应的文字。
打印时页脚自动出现的编号(文件内容和代码都是我乱编的)
虽然暂时不知道这串代码的意思,但看外观像是某种格式的文件编号。于是首先尝试搜索其中的字母部分 XY&Z
,发现是某个律所的简称(全称类似 Xenos, Yanko & Zais, LLP)。
为 Magic Mouse 辩护
引言
如果要问什么苹果产品最能体现这家公司对于简约不惜代价的执念,它的鼠标系列产品显然可以堪此「重任」。
早年,从圆盘形的 Apple USB Mouse,到坚持只做一个按键的 Apple Pro Mouse,再到滚轮只有豆粒大小的 Apple Mighty Mouse,苹果的鼠标总让人觉得是设计师在真空实验室里、睥睨着人间烟火(「你也配姓乔?」)做出来的「摆件」而非工具。
从邮件通讯的流行谈起
一、引言
和时尚界类似,科技行业似乎也时常出现「复古」的风潮——沉寂的旧技术被发掘出新用途、重新走入聚光灯下,开拓出新的市场和商机。
2018 年,在 Facebook 泄露信息 等事件的催化下,RSS 这项有二十多年历史的资讯订阅技术,就突然重获科技媒体的关注,被誉为未被算法污染的净土;我还 撰文探讨「RSS 的复兴」这个一度热门的话题。
不过,当时被我忽略的是,另一项更为古老的技术——电子邮件也在悄悄积累势能。不知从何时起,邮件通讯(newsletter)已经成为社交媒体和新闻 app 外,获取资讯的另一个流行选择。
若饭 2.9 和 3.7
最近在家办公时间比较多,伙食问题难免要多费神。虽然一直尽可能自己动手做饭,但毕竟厨艺有限,做多了终归会黔驴技穷。年前曾经趁打折买了一批饮料版和固体版若饭,但为了省事扔在了办公室,也不想专门跑一趟去拿。想到之前还没有试过他们的粉末版产品,就买了两罐粉末版 2.9 版尝试。
因为之前刚吃完 Huel 的存货,免不了拿它和若饭粉末版做比较。在我吃过的各类代餐中,粉末版 Huel 可以说是饱腹感最强的。这既来源于它冲泡后浓稠的质感,也是因为 Huel 粉末非常「吃水」——官方建议的注水量是每 100 克(对应 400 卡热量,正好一顿)加水 17 fl oz(502 mL),因此,每份的质量达到 600 克,做出来是毫无疑问的「大碗」。
Year in Review 2019 — 当数字生活与工作相遇
对我个人而言,2019 是充满变化的一年。
这一年,我从美国回到国内,走出学校,走上了工作岗位。地理位置和社会角色的改变,自然会在生活中有所反映。但或许是因为我习惯了比较简单而规律的生活方式,这些变化对我日常生活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来得大。
相反,我生活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数字生活——却因此迎来了不少新的挑战。而我过去一年的很多时间,正是花在了应对这些影响做出调整上。通过这篇文章,我想对自己目前为止的经验和思考做一次总结。